-
身边美好 妙笔传递9 月9 日下午,在《景兴报》300 期来临之际,为进一步营造公司先进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通讯员散文创作培训在研发大楼208 会议室顺利开展。此次培训旨在提升全体《景兴报》通讯员的写作技能,为《景兴报》输送更多优秀、美好的作品。本次培训的讲师是来自平湖作家协会的副秘书长唐梅老师,同时她也是嘉兴作家协会会员。唐老师首先对《景兴报》刊登的文章水平表示赞赏,对《景兴报》“读一报知一企”
2022.10.11
-
走进外蒲山 亲近大自然9 月18 日上午,为庆祝《景兴报》创刊25 周年和出刊300 期,《景兴报》编委会成员、通讯员、投稿骨干等一行24 人来到乍浦外蒲山开启采风之旅。外蒲山系九龙山近海最大的岛屿,又称小普陀岛。因其山形像葫芦,亦似地蒲,且在乍浦海外,故称外蒲山。大家带着激动雀跃之心走上“通天桥”,并为它的修缮一新而赞叹不已。站在桥的中央向四周看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过桥之后,沿着蜿蜒的山道一
2022.10.11
-
新起点 新征程9 月23 日上午,恰逢秋分时节,《景兴报》创刊25 周年出刊300 期纪念座谈会暨总结表彰会在公司研发大楼208 会议室如期召开。公司副总经理盛晓英,总经理助理兼《景兴报》主编沈守贤,现任及历任《景兴报》编辑,还有各通讯员及获奖代表参加此次座谈会。一版编辑李燕对《景兴报》25 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景兴报》从1997 年由一张A3 纸的黑白打印版,到1998 年首次使用新闻纸,再
2022.10.11
-
“你是‘东头人’,哪哈来这里上班?”这是我刚来景兴,同事问得最多的问题。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说来确实与景兴有段缘分。2019 年,我正值毕业,朋友要去人才招聘会现场,便约我一起去看看。抱着开开眼界和了解招聘行情的心态,我便跟着去了。到现场后发现企业很多,但是由于一直在学校里所以对这些都比较陌生。走到“景兴纸业”的展台,看到这个名字,陌生但又熟悉,细细回想原来从小听的广播节目,一直播放景兴纸业的广告。
2022.10.11
-
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回梦到老厂东面河边的那幢小楼,还有堤岸边连绵不断的装满废纸的船只。每回梦中,都是和以前的同事在小小的磅秤前忙碌着。也许是那河边的小楼和堤岸装载了我在景兴最初的十多年光阴,所以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进入景兴不久,我的岗位是原料计量员。那时候客户卖纸的运输工具基本都是船,散户是小船,大客户是大船,所以每天最热闹的地方当属码头。散户都是用自家的小船装满废纸运到岸边,然后自己扛着、挑着一担担的
2022.10.11
-
东流逝水,叶落纷纷,荏苒的时光不知不觉地消逝。一岁一年,渐渐靠近,又偷偷远离,珍贵的记忆片段犹如流沙,握得越紧,却流得越快。作为曹桥本地人,我对景兴有着独特的感情。1996 年11 月,平湖第二造纸厂整体变更为浙江景兴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而这一年,恰恰是我出生的那一年。2021 年9 月,我怀着憧憬来到景兴。成片的厂房车间、耸立的总部大楼、忙碌的领导职工,交织成了一幅热火朝天的景兴画卷。从乡办小厂到
2022.10.11
-
清晨的花儿,含苞带露,微微的花色,探出一点粉,煞是好看,深吸一口气,仿佛闻到了淡淡的清香……某年某月的某个春天,刚毕业的我,来到了曹桥人都知道的景兴。那时候还有老厂区,从九场线路过,遥看里面,略感神秘面纱。与纸的缘分,那还得打小来说。小时候在废纸堆里玩耍过,那像小山一样高高的废旧书本堆耸立在墙角,几个小伙伴“不惧艰险”,学着爬山的样子爬上去,然后在废纸堆里掏书、掏好玩的,或者讲故事。有时候隔壁人家
2022.10.11
-
农历七月廿三是女儿的周岁。按照这边的习俗,在她农历生日那天要进行抓周。适逢周末,我们便回旧居打扫房间。从我上初中起,这边老房子便很少居住了,打开房门,地上便是厚厚的一层灰。床铺、书桌还是旧时的摆设,时间走了一大圈,但时光仿佛仍停留在多年前。拉开窗帘,金灿灿的阳光倾泻下来,瞬间铺满了整间房。顺着光束,我看到书桌和床的夹缝里有张照片。我拾起它,抖了抖灰尘,随着时间的流逝,照片早已泛黄,但照片中一群扎着
2022.10.11
-
我是平湖市景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的技术研发部,“出生”于今年二月。我有四个兄姊,他们年岁、经历和脾性都大不同,却一路相携走来,陪我历经稚子懵懂、孩童跌撞、少年意气,这是我刚奋起的人生,也是他们未道尽的故事。春她,是我小姊。去年一毕业便加入了景包,她如春日里焕发的新芽,经验不足,与我一般尚需成长。刚进来时她辗转于各个部门,向各位前辈们学习、讨教,像干燥的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汲取着知识,在夯实地基的成长期迎
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