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优化”永远在路上

2025-08-11 09:52:08 黄春琴 浏览次数 20

在当下充满不确定性与高度竞争的商业格局中,企业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路径,愈发清晰地指向创新优化与降本增效。通过系统性的创新实践,重塑企业价值链,在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价值创造能力的同时,实现综合成本的精准管控与有效降低。

为应对严峻经济形势、实现降本增效,纱管纸生产线创新启动细小纤维添加项目,计划将其用于衬层和芯层。初期面临泵距离远导致流量不稳、脱水困难等挑战。项目团队通过流程优化(利用已停用浆池作中转站,直接添加至车头池),实现面、衬、芯、底四层添加,提升添加量;同时依托企业研究院进行滤水试验与工艺调试,系统性改善脱水效果。最终成功在不影响纸机生产的前提下,将细小纤维添加量稳定提升,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PM12产线通过创新优化,在造纸表面施胶环节成功用凝结剂替代硫酸铝。硫酸铝虽成本低、应用广,但在与苯丙类施胶剂共用时会产生凝胶,导致计量棒糊棒、设备寿命缩短、淀粉成膜不均及产品质量不稳。凝结剂则完全兼容施胶剂,无凝胶问题。这一替代不仅彻底解决糊棒问题,显著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施胶效果也优于硫酸铝,同时成本与硫酸铝持平,有效实现降本增效。该方案已在PM12取得成效并推广至其他机台。

在面对成本压力与质量要求提升的双重挑战下,以“竹浆替代木浆”方案为突破口,在PM10产线实施成本重构。针对面层降本导致纸面质量下降的问题,技术研发部联合生产部门利用竹浆纤维形态接近木浆的特性,在保证纸面光泽和洁净度的同时,实现工艺优化:竹浆与景马浆搭配减少1台面层盘磨,释放的设备资源重组用于提升底层浆料强度和成纸质量,形成链式降本增效。此外,在特定产品(如AAJ)中采用竹浆有效解决面层黑色杂质点问题,减少质量投诉,且成纸强度满足标准,干强剂用量较低。竹浆替代不仅直接降低原料成本,更通过精准匹配原料特性与设备潜力,在不依赖重资产投入的情况下,显著提升吨纸毛利。

真正的降本增效是创新优化、水到渠成的成果,它体现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和深度优化,实现运营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同步跃迁。只有将创新优化视为企业一项战略性的长期投资和常态化的管理实践,勇于突破惯性思维,拥抱变革,才能在复杂环境中构筑韧性,赢得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