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置换”改写“零成本治本”
在现代化造纸工业的精密链条中,横幅定量和水分的均匀性(简称“横幅波动”)直接影响着纸张品质、生产成本和市场口碑。当横幅波动成为制约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痛点,当150 万元的白水过滤设备方案摆在案头,造纸一厂组织生产、设备、技术人员以一场“思维革命”交出一份“零成本治顽疾”的创新答卷——打破“流浆箱稀释水必须专用机外白水”的固有认知,开创性采用制浆白水回收机浊白水替代传统稀释水源,实现质量与成本的双重突破。
造纸一厂流浆箱稀释水长期采用芯层机外白水槽白水导致三大连锁问题:一是稀释效果差,高固含量白水导致纤维分散不均,易造成横幅定量、水分波动;二是稀释水调节阀异常磨损,高杂质白水冲刷致稀释水调节阀阀体寿命缩短;三是维护成本激增,阀门频繁更换,且横幅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按照传统解决方案——投入150 万元新增白水过滤设备。面对困局与天价方案,造纸一厂的跨专业攻关团队没有退缩,而是选择深入现场,打破车间壁垒,重新审视水资源图谱。一场头脑风暴后,一个颠覆性的构想逐渐清晰——“白水置换”。1)水源替换,停用高SS 机外白水,转用制浆车间白水回收机浊白水;2)管路改造,将造纸稀释水管道接入制浆白水回收系统,实现“废水高质回用”;3)压力优化,直接采用白水回收机白水泵出口白水,压力和流量均满足需求。这意味着整个置换过程无需新增任何动力设备或复杂的压力控制系统,最大程度简化工程实施,将成本压缩到最低限度。
“白水置换”后,造纸稀释水SS 值下降85%,纤维分散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纤维分布均匀性提升,直接反映在纸页横幅上,令人头疼的定量和水分波动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纸张质量稳定性大幅提高。调节阀磨损率回归正常水平,阀门使用寿命得以保障。最直接的效益是省下150 万元的白水过滤设备购置费及相应的安装、运行维护、能耗成本;间接的效益是阀门更换费用锐减,因横幅波动造成的质量损失降低等,生产连续性增强,综合效益远超预期,真正实现“零成本治本”。
这次创新本质上是打破车间壁垒的胜利。传统观念认为造纸白水系统必须闭环运行,但我们发现制浆浊白水的水质反而更优。通过跨系统协作,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真正的循环经济。造纸一厂用实践印证:最锋利的创新之刃,往往诞生于固有认知的裂缝之中。当行业困于“高投入治标”时,造纸一厂以系统思维实现“零成本治本”,这场白水革命为造纸行业的资源优化与成本管控提供极具价值的创新范本。
- 上一条没有了
- 下一条在屏幕之外与星光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