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框起来的规矩
每天上班路上会经过一个公交中转站,年初时中转站内管道施工,原先站内的公交车都外移停在了马路上,为了规范停车,原本黑色的柏油路上被整整齐齐画上了停车线。
白色的停车线在黑色的柏油路上颇显眼,这种线条让人一下想起了近年在企业间十分盛行的7S管理,车间里或办公室内贴上黄色或蓝色贴纸,这里该放什么,便贴上多大的范围。
说来奇怪,仅仅是几条线框出的框,就让人心生敬畏,东西不放在这框里,总觉得浑身不自在。当那些线条与物品一一对应,想要找什么东西时,也会下意识去规定的位置查看。线条与人在此成为了互相成就的关系。从被要求贴条时的扭扭捏捏到现在找寻物品时的方便快捷,线条终于用它被赋予的规矩属性折服了人类。
那些马路上的线同样如此,黄的、白的、实的、虚的……过马路时走在斑马线上才算心安。
这些线条被赋予意义后成为了掣肘人们生活的存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概就是对线条的最佳释义。
小时候刚学习写字,方方正正的田字格便开始约束着笔画的走势,即便是已长大的现在,写的字多少还是离不开方正形。
家里还有一亩三分地的时候,肥沃的土地被均等分成方正块,中间再用泥巴堆起田垄,远远望去,土地被包裹在其中。这便是土地责任承包制在实际应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不消多说,这块地是谁种的,那块地是谁负责的,一目了然。
开车时经常需要等红绿灯,那时便想着,若是没有这用以区分车道的划线,如何规范交通信号灯的使用?发生碰撞时如何界定双方责任?如此看来,线很有存在的必要。
除了那些看得见的线条,生活中也不乏存在着许多看不见的规则。做人的底线、交友的底线、谈恋爱的标准线……人们在心中划出一条条看不见的线,用来约束人际交往中的各种行为。
每个人自降生起,便获得了“人间体验卡”一张。既来之则安之,熟悉规则,顺应天意,接受束缚,成为人潮中的一员,再在人潮中寻找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在条条框框的规矩中去践行理想和信仰。